《口腔生物学》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02-28    点击数: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口腔生物学》

英文名称:《Oral Biology》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30学时,其中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4学时,本标准适用于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

三、课程性质地位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考查课,是口腔基础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口腔生物学是研究口腔颌面部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包括研究口腔颌面部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研究口腔各组织结构之间、组织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细胞、分子水平阐述口腔疾病发生的机制。口腔生物学的学习有利于对口腔生理病理活动以及口腔疾病的深入认识,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解释口腔的生命现象与疾病发生的分子机理。

预修课程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口腔组织学基础》、《牙体形态学》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后续口腔专业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1. 着眼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口腔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教员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让学员学会运用口腔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相关口腔疾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教员以龋病相关微生物为讲解重点,让学员在学习致龋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的同时,对龋病的产生机理等也有一定的认识;如讲解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时,围绕该基因突变所造成的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来加深学员对该部分内容的认识。

2. 重视学员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员的能动性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员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挖掘学员的学习潜能。要求教员通过各种方式使学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教员运用启发、提问、引导、导演、总结等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学员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课外科研等活动,使学员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3. 结合传统教学,走信息化教学的道路

口腔生物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通过视频、幻灯、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适时补充信息化教学内容,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开拓学员的视野,培养其科学思维方式。将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教学方法转变成生动具体、一目了然的知识,缩短学员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4. 实验课注重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表现在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表现在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口腔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采用教员示范、学员观摩、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员体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严谨、缜密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课程设计思路

1. 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

口腔生物学知识起源较早,是国外牙科学校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国内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开始较晚,我校于1995年编写了《口腔生物学》内部教材,2000年第一版《口腔生物学》国家级规划教材问世,2003年我校开始把《口腔生物学》规划教材作为口腔生物学课程教材。

口腔生物学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口腔骨组织生物学、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口腔生物学的框架设计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前瞻性、实用性。针对口腔生物学内容多的特点,授课时应重点突出,有所侧重。口腔微生物学主要讲解口腔生态系、牙菌斑、口腔正常菌丛;口腔生物化学主要讲解牙体硬组织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矿化、唾液的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主要讲解釉质形成的分子机制、牙本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口腔免疫学主要讲解口腔防御系统、龋病与免疫;口腔骨组织生物学主要讲解骨改建的细胞学基础、牙槽骨组织与力在改建中的作用;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主要讲解牙齿相关细胞、唾液腺细胞、口腔肿瘤细胞。3学时的实验主要包括龈上菌斑的采集与处理、唾液的采集和相关指标测定、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等。

2. 教学实施

根据本门课程的自身特点,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1)教学组成员必须熟悉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学员情况;根据教材、文献及本教研室的科学研究工作认真备课,既要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又要适当介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通过教学组长或主任检查、集体备课、预讲等保证备课充分,提高备课质量。(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案为主要依据,讲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根据该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图表、幻灯等方法,联系口腔临床,加深学员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认识。(3)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时数安排实验课,使学员了解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同时巩固理论课的知识。(4)教员适当提供思考题和参考资料,引导学员通过自学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扩大知识面,适当组织自愿参加的讲座或讨论会,积极进行辅导、答疑。(5)专业英语学习: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运用英语,如授课过程中实时提供一些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推荐相关英语补充读物等方式,使学员在学习专业课时巩固并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程评价

以理论考试为主,实验课考查为辅综合评价学员对课程的学习情况。以学员评价、督导组评价、教员评价等方式,了解学员学习情况和对教学过程进行信息反馈,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改革。

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

1. 课前预习:以课堂教员讲授思路为主线,找出重点、难点、疑点,经过思考,标出不懂的,提高课堂听课质量。

2. 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在课程学习中,注意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员的指导下进行课堂知识的系统学习,有意识培养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课堂回答问题以及与集体讨论,锻炼表达能力和培养团队精神。

3.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应用改善了教学效果,学员可利用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实施网络学习。

4. 课后拓展:借助于对课本以及课外专业书目或期刊的阅读,不断拓展口腔生物学的知识范畴,实时关注最新学科研究成果和进展。对部分课堂未讲授的课本内容,应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口腔免疫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时数限制,课堂授课重点介绍口腔防御系统和龋病与免疫两个小节,学员应该学会应用基础免疫学的理论知识,课后自学其它小节,从而认识其它口腔疾病的免疫学特点。

5. 加强科研实践基本技能的培养:积极参与实验课,注重多方面实验技能的培养;有效利用口腔生物学教研室的开放实验室,参加教研室组织的课外科研活动,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口腔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概括和应用口腔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举例说明口腔生物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联系;说出口腔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细胞水平认识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为后续口腔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基本理论知识

(1) 口腔微生物学:能够概括口腔生态系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能够阐述牙菌斑的定义、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能够解释常见龋病和牙周病相关微生物的主要致病机理;能够说出与龋病、牙周病密切相关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2) 口腔生物化学:能够归纳釉质和牙本质的生物化学特征及其生物矿化特点;能够概括唾液中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的作用。

(3)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能够归纳釉基质蛋白和牙本质基质蛋白的种类和特征;能够解释釉基质蛋白和牙本质基质蛋白的生物学作用;能够说出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和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的主要候选致病基因。

(4) 口腔免疫学:能够说出口腔防御系统的组成;能够解释口腔免疫学的基本概念;能够阐述唾液防御的作用;能够归纳口腔免疫应答的特点;能够说明口腔常见疾病如龋病的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5)  口腔骨组织生物学:能够阐述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能够归纳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特征;能够说出一些骨改建的生物学因素。

(6)  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能够说出细胞培养原理和常用技术方法;能够说明牙齿相关细胞、唾液腺细胞、口腔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能够说出组织工程和口腔干细胞的概念。

2. 基本技能

通过《口腔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员:

(1)能够说出口腔生物学的基本英语专业词汇。

(2)能够归纳出口腔生物学的某些研究新进展。

(3)完成龈上菌斑的采集和涂片处理。

(4)完成唾液的收集,学会唾液pH值及总流率的测定方法。

(5)完成成骨细胞的原代培养,学会比较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两种细胞培养方法的差别。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l. 通过理论课学习口腔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感受口腔生物学的教学体系,以及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性,为今后参加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参加口腔生物学实验课和课外科研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参与讨论等学习过程,感受科研探索的严谨、艰辛和成功的乐趣。学习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口腔生物基本技能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引导学员领悟口腔基础医学的学科特征,认同口腔生物学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愿意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认识口腔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和献身于人类口腔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2. 通过学习口腔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关注口腔生物学的历史演变,强化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培养积极思考、不断进取和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不断追求对病人更好、更有效的诊治方法,造福于人类。

3. 通过了解口腔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树立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并养成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维方法,为今后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

4. 通过口腔生物学实验课学习,树立无菌观念,养成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追求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动物相关实验中,注意爱护动物,养成良好的动物实验习惯。爱惜实验仪器,杜绝浪费实验耗材,自觉遵守实验室相关的规章制度。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篇、章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建议

理论

实验

小计

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学

4

 

5

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

4

 

6

第三章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

4

 

5

第四章

口腔免疫学

4

 

5

第五章

口腔骨组织生物学

4

 

4

第六章

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4

 

4

实验课

口腔生物学实验课

 

4

4

 

考试

2

 

2

 

26

4

30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学

基本要求:能够说出口腔生态系的基本概念;能够概括口腔生态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阐述细菌的黏附机制;能够阐述牙菌斑的定义、形成过程特点;学会比较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能够概括常见龋病和牙周病相关微生物的主要致病机理。

重点: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牙菌斑的概念、形成过程;常见牙周致病菌的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机理;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机理。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等

一、生态系和生态学

能够说出生态系、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二、口腔生态系

能够说出口腔生态系的基本概念

三、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

能够概括口腔生态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牙菌斑和生物膜

一、牙菌斑的形成

能够阐述牙菌斑的定义、形成过程特点

二、牙菌斑的分类

能够比较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的特点

三、牙菌斑的成分

能够说出主要的牙菌斑成分

第三节 口腔正常菌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展示

一、口腔正常菌丛的来源和类型

能够说出口腔正常菌丛的常见类型

二、口腔正常菌丛成员

能够概括常见龋病和牙周病相关微生物的主要致病机理

第四节口腔微生物学研究主要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实验操作、课外阅读

一、牙菌斑和龈沟液的采集和处理

完成龈上菌斑的采集和革兰氏染色

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能够说出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的主要步骤

三、鉴定细菌的常规程序

能够说出鉴定细菌的常规程序

第三章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

基本要求:能够阐述釉质和牙本质的主要基质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能够说出引起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和牙本质发育不全的主要候选基因。

重点:釉质的主要基质蛋白分布和功能;主要牙本质非胶原蛋白。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分子遗传学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生命的主要遗传物质-DNA

能够概述核酸的组成、分布及结构

二、DNA的复制

能够说出DNA复制的方式

三、基因表达

能够说出蛋白质合成的主要过程

四、中心法则

能够说出中心法则的内容

五、基因表达的调控

能够说出基因表达调控学说的名称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分子克隆的材料与方法

能够说出分子克隆的常用方法

二、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

能够说出分子克隆的原理

三、特异核酸的检测

能够说出PCR的原理

第三节牙发生的分子机制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视频录像

一、釉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能够阐述主要釉质基质蛋白的生物学作用,说出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的主要候选基因

二、牙本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能够阐述牙本质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分类、生物学作用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变形链球菌属致龋毒力因子

能够说出葡糖基转移酶的定义

二、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

能够说出核酸杂交的临床应用意义

三、基于16S rRNA基因分析的口腔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能够说出16S rRNA基因分析的意义

第五节 遗传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与鉴定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课外阅读

一、遗传学的基础知识

能够说出遗传疾病的分类

二、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

能够说出确定基因定位的方法

三、疾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能够说出基因克隆的几种策略

四、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的定位候选克隆

能够说出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的定义、类型和主要相关基因

五、遗传疾病基因克隆的重要意义

能够举例说明遗传疾病基因克隆的意义

 

第四章  口腔免疫学

基本要点:能够说出口腔免疫学的概念,归纳口腔免疫学应答特点;能够阐述口腔常见疾病(龋病和牙周病)的免疫学致病机理;能够初步认识免疫学技术在口腔疾病防治的应用价值。

重点:唾液sIgA的生物学作用;口腔免疫应答的特点;变形链球菌重要的抗原物质;免疫防龋的研究。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口腔防御系统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视频录像

一、唾液防御

能够举例说明唾液防御的重要意义;说明黏蛋白、溶菌酶、乳铁蛋白、唾液过氧化物酶、富组蛋白的作用。重点描述分泌型IgA结构,说明sIgA来源和装备过程,阐述sIgA的功能

二、口腔黏膜防御

能够说明口腔黏膜防御的作用

三、口腔淋巴组织

能够说出口腔淋巴组织的构成

四、口腔免疫应答特点

能够归纳和理解口腔免疫应答特点

第二节 龋病与免疫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视频录像

一、龋病概述

能够描述龋病的基本特征

二、龋病与免疫的关系

能够说出龋病与免疫的关系,阐明龋病与sIgA的关系

三、变形链球菌重要的抗原物质

能够举例说明变形链球菌重要的抗原物质如表面蛋白、葡糖基转移酶、葡聚糖结合蛋白的作用

四、免疫防龋的研究

能够举例说明免疫防龋的潜在应用价值,比较自动免疫防龋和被动免疫防龋

第三节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与免疫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概述

能够说出牙髓病的基本特征

二、牙髓病的免疫病理特点

能够说出牙髓病的免疫病理特点

三、根尖周病的免疫病理特点

能够说出根尖周病的免疫病理特点

第四节 牙周病与免疫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牙周病概述

 

二、牙周病的免疫病理过程

能够说出牙周病的免疫病理过程

三、牙周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能够说出牙周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第五节 口腔黏膜病与免疫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疱疹病口炎

能够说出疱疹病口炎的免疫学特征

二、口腔念珠菌病

能够说出口腔念珠菌病的免疫学特征

三、过敏性口炎

能够说出过敏性口炎的免疫学特征

四、白斑

能够说出白斑的免疫学特征

五、扁平苔藓

能够说出扁平苔藓的免疫学特征

六、复发性口疮和白塞综合征

能够说出复发性口疮和白塞综合征的免疫学特征

七、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能够说出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八、寻常性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

能够说出寻常性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免疫学特征

九、舍格伦综合征

能够说出舍格伦综合征的免疫学特征

第六节 口腔肿瘤与免疫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肿瘤抗原

能够说出肿瘤抗原的概念

二、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

能够说出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

第七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AIDS的病因

能够描述AIDS的病因

二、与AIDS有关的口腔疾病

能够说出与AIDS有关的口腔疾病

三、AIDS免疫学检查特点

能够解释AIDS免疫学检查特点

四、AIDS疫苗的研究

能够说出AIDS疫苗的一些研究动态

第八节 口腔移植免疫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移植抗原

能够说出移植抗原的概念

二、移植免疫反应和排斥机制

能够说出移植免疫反应和排斥机制

三、移植免疫反应的类型

能够说出移植免疫反应的类型

四、牙移植

能够说出牙移植基本概念

五、骨移植

能够说出骨移植基本概念

六、颌面-头颈软组织的异体移植

能够说出颌面-头颈软组织的异体移植基本概念

第九节 口腔免疫学诊断与技术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口腔免疫诊断

能够说出一些免疫功能的诊断方法

二、生物治疗                             

能够了解一些生物治疗方法                     

 

第五章  口腔骨组织生物学

基本要求:能够说明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及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能够归纳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特征;能够说出骨改建的生物学因素和颌面骨组织变化的主要研究方法。

重点:牙槽骨的生物特征;机械力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形态特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牙槽骨组织的形态学特点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视频录像

一、牙槽骨的组织形态特点

能够说出固有牙槽骨、密质骨、松质骨形态特点

二、牙槽骨的生物特征

能够阐述牙槽骨的基本生物特征

三、牙周膜

能够说明牙周膜基本组成及其生物学特点

四、骨基质中其他成分及生物功能

能够说出一些骨基质中其他成分及生物功能

五、骨组织代谢在口腔医学中意义

能够说出骨组织代谢在口腔医学中意义

第二节 骨改建的细胞学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视频录像

 

一、成骨细胞

能够识别成骨细胞的形态,阐述成骨细胞的功能,解释成骨细胞的来源与归宿

二、破骨细胞

能够识别破骨细胞的形态,阐述破骨细胞的功能,解释破骨细胞的来源

三、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能够阐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第三节 影响骨改建的生物学因素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视频录像、课外阅读

一、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能够说出影响前列腺素产生的因素,与骨吸收骨形成的关系

二、第二信号系统在骨改建中作用

能够说出第二信使和传导途径

三、骨改建的调节因子

能够说出一些细胞因子对骨改建的调节

第四节 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视频录像

 

一、机械力对牙周组织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能够阐述机械阈值理论,解释机械力对牙周组织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二、机械力引起细胞骨架的改变

能够说出机械力引起细胞骨架的改变

三、机械力引起骨组织中基因表达的改变

能够说出机械力引起骨组织中基因表达的改变

第五节 口腔骨改建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学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视频录像

一、牵张成骨术的生物学基础

能够举例说明牵张成骨术的原理及应用

二、口腔种植学的生物学基础

能够举例说明种植牙的原理及应用

三、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技术发展

能够说出引导组织再生概念

第六节 颌面骨组织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生长发育预测

能够说出生长发育预测方法

二、临床指标检测

能够说出一些临床检测指标

三、各种骨细胞的培养

能够说出一些骨细胞培养方法

四、离体状态骨吸收的评价

能够说出一些离体状态骨吸收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  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能够说出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说明牙齿相关细胞和口腔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说出唾液腺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口腔组织工程原理;了解口腔细胞生物学常用研究方法。

重点:牙髓细胞的形态及功能;牙周膜细胞的形态及功能;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细胞培养

主要教学方法:通过提示性讲解指导学员对细胞培养内容的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查阅文献

一、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

能够说出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

二、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

能够认识无菌观念的重要性,说出一些基本培养操作技术

第二节 口腔医学中相关细胞及其特点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视频录像

 

 

一、牙齿相关细胞

能够说明牙髓细胞、牙周膜细胞的培养特点

二、唾液腺细胞

能够说明唾液腺细胞的培养特点

三、口腔粘膜细胞

能够说出口腔粘膜细胞的培养特点

四、颌骨相关的硬组织细胞

能够说出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培养特点

五、口腔肿瘤细胞

能够阐述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转移特点;说明涎腺肿瘤细胞的培养特点

第三节 口腔组织细胞与干细胞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

能够说出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

二、口腔组织特有的干细胞

能够辨认口腔组织特有的干细胞

三、组织工程学在口腔医学中应用

能够举例组织工程学在口腔医学中应用

第四节 口腔生物学其他研究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自学

主要教学手段:课外阅读

 

一、基因芯片

能够说出基因芯片的基本概念

二、蛋白质组学

能够说出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

三、模式生物学

能够说出模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四、系统生物学

能够说出系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课

通过口腔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使学员能够:(1)验证相关的口腔生物学基本理论;(2)感受获得口腔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方法,体验口腔生物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3)感受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严肃态度、严谨方法、笃实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4)通过客观地对一些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追求创新与独立,为今后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学时

要求

实验类型

分组要求

必做

选做

演示

验证

综合

设计

自主

1

龈上菌斑的采集与涂片处理

1

 

 

 

 

 

1~2人一组

2

唾液总流率和pH的测定

1

 

 

 

 

 

1~2人一组

3

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

2

 

 

 

 

 

1~2

人一组

 

4

3

 

 

1

1

1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在学校教务处和口腔医院医教部的统一组织下,由教研室主任负责,成立理论课教学组和实验课教学组。理论课教学组实施备课,大课讲授,自学辅导,指导性自习,制备多媒体课件,考试等教学活动。实验课教学组进行实验器材与动物准备,实验示教及指导学员实验等。

(二)教学方法

在本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学员智能的培养,使学员通过对口腔生物学系统全面的认识,加深对口腔疾病的理解,为更好的学习口腔临床医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理论授课  教员要做到备思想,备知识,备对象,备方法。对重点、难点和新的教学内容,采取集体备课及试讲,以保证教学质量。讲课要用启发式,讲述问题要有充分实验依据,理论归纳要有逻辑性。重要的功能活动及机制必须讲深讲透,教学过程要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员在听课前进行预习,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课后认真复习教材,以消化和巩固讲授内容。

2. 实验课 在实验课中要求学员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严肃的科学作风。指导教员在实验课前,要统一实验的讲课内容、方法、步骤、指导原则和实验结果标准。教育学员如何独立观察、分析。学员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熟悉实验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3. 辅导 教学中应启发学员自学和独立思考,并进行必要的辅导。教员在解决学员疑难问题的同时,应注意指导其学习方法。

4. 指导性自学 介绍口腔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开展课外文献阅读、自由讨论等活动。

二、课程考核评价建议

1. 考核性质:考查课

2. 考试方式、分制与解释

(1)理论成绩的综合评价: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在理论考试中,英文试题的分值占2%~10%,以检验英语教学的效果。理论考试时间为2学时。

(2)实验成绩的综合评价:根据实验课的参与情况和实际表现,教员现场点评,作为口腔生物学学习的考察内容,不计入总成绩。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名词解释10%~20%、选择题20%、简答题20%~30%、论述题20%~30%、综合分析题10%。

4. 题样与目标定位示例

(1)名词解释(着重考查学员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例:牙菌斑。

(2)选择题(单项选择):(着重考察学员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例:釉质内无机物占重量的:

A. 95%~97%   B .20%~25%  

C.5%~70%   D. 10%~15%

(3)简答题:(着重考查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论述题:(着重考查学员对知识的掌握与分析能力)

例:比较釉质分泌期和成熟期的基质和细胞的异同点。

(5)综合分析题:(着重考查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分析与拓展能力)

例:如何根据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的生物学特性设计制备防龋疫苗?

三、教材选编的原则和建议

1.实用性:把握“必需”和“够用”原则,用适当的方式表示重点和难点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学习。

2.系统性:把口腔生物学基本理论贯彻至各个章节,使不同知识点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印证。

3.先进性:把成熟的科研新观点适当地编入教材。

4.衔接性:注重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如与前接或后续课程的衔接,与基础医学课程的衔接,与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的衔接。

5.选用合适的学员课外阅读教材,本教研室主编的《口腔生物学》作为学员课外阅读内容。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计划和建议

1.开展口腔生物学网络资源和素材库的建设,积累学科相关的图片、文本、视频、动画、音频等。

2.鼓励学员运用校内外相关的网上教学资源和教学网站,拓展专业知识领域。

3.注重在日常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中积累教学资料,如典型病例或典型问题等。

五、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多媒体教室一间:由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冷暖空调、投影屏幕、音响设备等现代教学设备组成。

教学实验室1间:通风良好,采光系数1/8~1/6,装有冷暖空调,实验台面耐酸、碱;教学准备室1间,配备有关实验准备和试剂配制的设备和操作台。

教学仪器设备:恒温水浴箱、光学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细胞培养全套设备,冰箱、酸度计、电子天平等。

实验动物:2~4天龄昆明鼠,保证每个学员有1~2只实验动物。

实验试剂:革兰氏染色试剂盒、细胞培养液、消化液、生理盐水等。

其它:原代培养用的剪刀镊子等手术器械;样本采集所需的口腔检查器械等。

五、附录

一、课程教材

(一)使用教材

《口腔生物学》,刘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二)参考资料

1. 专业书籍:《口腔生物学》,第四军医大学内部教材

2. 专业书籍:《Essential Microbiology for Dentistry》,Elisevier

3. 专业期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4. 专业期刊:Archives of Oral Biology,Elisevier

5. 专业网站:http://www.urmc.rochester.edu/center-oral-biology;

6. 专业网站:http://dentistry.uic.edu/depts/oralBiology/index.cfm

二、课程标准主要编写人和审核人

1.主要编写人

段小红,刘斌,薛洋,张燕丽

2.主要审核人

段小红

版权所有: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联系电话:029-84776024 地 址:西安市长乐西路145号